润滑油基础油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润滑油基础油的分类、技术要求、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废矿物油分馏经溶剂精制工艺生产的基础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65 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
GB/T 268 石油产品残炭测定法(康氏法)
GB/T 1884 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
GB/T 1885 石油计量表
GB/T 1995 石油产品粘度指数计算法
GB/T 3535 石油产品倾点测定法
GB/T 3536 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测定法 克利夫兰开口杯法
GB/T 4756 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
GB/T 6540 石油产品颜色测定法
GB/T 6986 石油产品浊点测定法
GB/T 7304 石油产品和润滑剂酸值测定法(电位滴定法)
GB/T 7305 石油和合成液水分离性测定法
GB/T 17040 石油和产品硫含量测定法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NB/SH/T 0164 石油及相关产品包装、储运及交货验收规则
NB/SH/T 0193 润滑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旋转氧弹法)
3 分类
本标准将I类基础油黏度等级牌号按赛氏通用黏度来划分。其数值为某黏度等级基础油运动粘度所对应的赛氏通用黏度整数的近似值。黏度等级以40℃赛式通用黏度[秒(s)]表示的牌号有150,350。
4 要求和试验方法
表1 润滑油I类基础油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项目 | 150 | 350 | 试验方法 | ||
密度(20℃),Kg/m3 | 报告 | GB/T1884~1885 | |||
外观 | 透明 | 目测 | |||
运动粘度mm2/s | 40℃ | 28.0~34.0 | 62.0~74.0 | GB/T265 | |
100℃ | 报告 | 报告 | |||
色度,号 不大于 | 1.5 | 2.0 | GB/T6540 | ||
黏度指数 不小于 | 100 | 100 | GB/T1995 | ||
闪点(开口),℃ 不低于 | 200 | 220 | GB/T3536 | ||
倾点,℃ 不高于 | -6 | -3 | GB/T3535 | ||
酸值,mgKOH/g 不大于 | 0.03 | 0.03 | GB/T7304 | ||
硫含量,mg/kg | 报告 | 报告 | GB/T17040 | ||
氧化安定性(旋转氧弹法)150℃,min 不小于 | 50 | 50 | NB/SH/T0193 | ||
残炭(质量分数)% | 报告 | 报告 | GB/T268 | ||
浊点,℃ | 报告 | 报告 | GB/T6986 | ||
抗乳化度,min | 54℃(40-40-0) 不大于 | 10 | 15 | GB/T7305 | |
82℃(40-37-3) 不大于 | - | - | |||
碱性氮(质量分数),% | 报告 | 报告 | SH/T0162 |
4.1 外观补充规定
将油品注入100mL清洁量筒中,油品应均匀透明。如有争议时,将油温控制在25±2℃下,应均匀透明。
4.2 出厂检验
按本标准第4章表1规定的全部质量指标进行检验,合格后,并附质量合格证明书方可出厂。
4.3 组批规则
本产品以生产一罐为一批次。
4.4 取样
按GB/T 4756的规定进行。取1L样品作为检验和留样用。
4.4 判定规则
出厂检验的结果全部符合本标准第4章表1规定时,则判定为该批合格。
4.5 复验规则
如出厂检验结果中有不符合第4章表1中技术指标的规定时,按GB/T 4756的规定重新抽取双倍量样品进行复检,复检结果如仍有一项不符合本标准规定的技术指标时,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5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产品的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交货验收按NB/SH/T 0164进行。